昭通市是上海市全國東西部協作以及教育部定點幫扶地區。為進一步深化昭通市委組織部與我校黨委組織部紅色育人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引導師生在社會大課堂中深化國情民情認知、厚植家國情懷🙆♀️、體悟鄉村振興🧑🏼💻,提升基於學科、專業開展“智力幫扶”的社會服務意識與能力,由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牽頭🧔🏿,連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及數學與統計學院共計6名碩士研究生🏋🏽♀️、2名本科生、2名指導教師組成“科技幫扶”社會實踐團🦹🏼♀️🧝🏼♂️,帶著對實踐的熱情走進昭通,用他們的專業知識、青春活力在“行走的課堂”讀懂昭通市“產、城👨❤️👨、人”三篇文章,結合電子信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等專業,為昭通信息化平臺建設貢獻力量。
(實踐團在昭通市開展暑期社會實踐)
走進蘋果產業示範園,探尋“產”字招牌
昭通市蘋果產業是當地經濟的一張亮麗名片🧨,四季分明的氣候👨🏻🦰、充足的陽光照射🏇🏼、豐富的水資源以及肥沃的土壤,共同孕育出了品質卓越的昭通蘋果🙆♀️。
為探尋昭通蘋果“甜蜜產業”助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實踐團來到昭通市“昭陽紅”10萬畝現代蘋果產業示範園👎。在與昭通超越農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的交流中,實踐團師生深刻體悟從品種改良到病蟲害防治,從灌溉施肥到采摘包裝,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現代科技的支撐。
實踐團了解到🧯👵🏿,昭通市政府將蘋果產業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通過政策扶持🛩、科技引領🤨、市場拓展等舉措,實現昭通市蘋果產業快速發展和提質增效。蘋果產業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增長,也為農民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和就業機會。許多農戶通過種植蘋果實現脫貧致富🪆,蘋果園成為了他們增收致富的“金果園”🧑🏻💻。
(實踐團實地調研“昭陽紅”現代蘋果產業示範園)
用腳步探尋“照明通達”的城市品格🤞,感悟城市文化
秋城、鶴城是昭通市的別稱,代表“照明通達”的美好願景。昭通市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城市文化建設提供了豐沃的土壤👃🏻。昭通市在城市文化建設中註重歷史與現代結合💋,通過挖掘和傳承地方特色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無論是風景秀麗的自然風光👨🏽🚀,還是歷久古老的建築群落,以文化建設引領城市建設,以文化傳承涵養精神生活,昭通市堅持用好文化資源,講好昭通故事💆🏼。大山包國家公園、昭通古城🧑🏻🦰、龍氏家祠……實踐團成員用腳步探尋昭通城市品格,感悟城市文化。
實踐團成員們在實地探訪中深刻體悟城市文化離不開匠心塑造🛒🍠,更離不開特色“打撈”。深入尋訪昭通市城市文化建設成就🧑🏻🏫,實踐團決心將昭通故事帶到上海、帶回校園,用自己的聲音講述昭通,用自己的專業賦能昭通,更用自己的力量傳播昭通城市文化。
(實踐團用腳步探尋昭通市城市文化)
矢誌科技強基,信息化平臺賦能“人”才戰略
昭通市將人才工作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實施引才🤓🏌🏽♂️、育才、聚才等一系列人才戰略和創新舉措,積極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和發展氛圍,為城市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實踐團聚焦幹部教育及人才信息化管理系統展開科技幫扶🔋。
14天、150余小時、走訪8家單位➖、訪談10余人次……實踐團在昭通市委組織部帶教老師指導下,深入了解昭通市人才需求和人才工作發展現狀,以及幹部教育和人才工作管理上的急難愁盼問題。在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曾獻輝老師的指導下👨🏻🦰🪪,實踐團完成了幹部培訓課程查詢平臺、幹部培訓時長統計平臺、人才庫求賢平臺及“興昭惠才卡”四個平臺的初期建設〰️,為昭通市委組織部開展幹部教育工作、高效管理人才🧗♂️、實施相應人才優惠政策提供智力支持。昭通市委組織部對實踐成果給予肯定。
(實踐團討論信息化系統平臺搭建)
昭通所“需”𓀛,東華所“能”🕝。今年🧑🔬,我校合作交流辦🤹♂️🚣🏽♂️、黨委組織部、校團委與昭通市委組織部、鹽津縣依托紅色育人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發起定點幫扶專項社會實踐活動🧑🏻🌾,數據信息管理系統開發是五個重點命題之一🌭。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圍繞定點幫扶設置“代碼”社會實踐課堂🕳,貫徹落實“貫通式”實踐育人體系建設,引導師生讀懂昭通市發展的“產、城、人”三篇文章,用科技幫扶為昭通發展註入數智力量,解鎖昭通市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源代碼”。未來,隨著校地合作的持續深化,實踐團也將進一步圍繞昭通幹部教育和人才工作管理信息系統的維護及管理貢獻專業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