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指南〔2023〕22號
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特發布2023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社會發展科技攻關項目申報指南。
一✌🏼、征集範圍
專題一👩🏫、重大需求創新類
方向1. 東方樞紐設計建造一體化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
研究內容😆:針對東方樞紐設計數字化要求,研究超大復雜樞紐智慧交通☝🏽、空鐵一體化旅客行李數智輸運設計技術,研發樞紐市政設施設計管控一體化🏊🏿🙍🏼♂️、大跨徑蓋梁預製拼裝輕量化設計技術;針對東方樞紐高效低碳建造要求💗,研製基於多路徑資源化利用的低碳混凝土材料、可逆式輕量化快速拼裝模架裝備,研究建造過程精準控製技術,研發數字化建造、低碳高效建造技術;針對東方樞紐韌性可恢復要求👨🏽,研究綜合災源風險協同研判🛌🥗、多空間多路徑疏散技術,研製極端條件下海綿韌性裝備,研發基於多尺度耦合的樞紐一體化韌性恢復技術。
考核指標🫏:實現數字設計😰,形成《超大復雜樞紐智慧交通建設技術導則》,樞紐至中心城區半小時可達率90%以上、內部人流轉換效率相對同類項目提升15%🙅🏽、對外交通集疏散效率提升15%、空鐵客運和行李運輸效率提高30%🤴🏿;建成整體響應時間≤5s👨🏽🍼、系統設計冗余度≥30%的市政設施智慧管控系統;形成34m大尺寸蓋梁輕量化設計標準🧖♀️,提升構件性能20%。實現低碳建造,建立5條不同的資源化產品生產線;研製定位誤差≤2mm🛄、拼裝效率提升30%的自動模架裝備✵;研製判別準確率≥80%、缺陷定位誤差≤0.2m、深度誤差≤±0.07%的超大規模圍護滲漏檢測裝置;建設平均調用時間200ms、整體響應時間≤3s的深大基坑群監測系統;研製大空間智能建造裝備;開發建造碳排管控平臺🖖🏿。實現韌性控製,綜合多災害抵禦能力提升20%🧜🏻♀️、響應時間降低50%;形成多空間多路徑疏散技術體系,實現極端情況下人員避難和物資補給全覆蓋;研製適應極端降雨(≥500mm/24h)的客水阻斷裝備3臺💋、開發一體化水循環裝置👩🦽,實現水環境恢復時間較常規縮短75%;構建效率提升30%的多尺度耦合災險智慧應急聯動平臺。在東方樞紐工程中應用示範🧑🎓。
執行期限:2023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擬支持1個項目,資助額度不超過2000萬元。企業自籌經費與申請資助經費的比例不低於1:1。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企業。
方向2. 城市快速路高效低影響建造和智慧運維技術研究及示範
研究內容🪝:針對城市快速路網全生命周期高效🤏🏿、低影響和智慧發展要求🪕,開展建造新裝備新工藝研究🔪,研製超深隧道隨鉆取樣及原位測試一體化裝備、隧道進出匝道暗挖裝備、主動控製機械化沉井裝備📝🕵🏻♂️、隧道推拼同步盾構、隧道新型通風系統、部品構件模塊化智能化製造裝備,研究基於渣土的再生路基填料製造技術💆🏿♀️;開展低影響運維技術研究,研發城市快速路網智慧維護策略,研製高架段🏌🏻、隧道段快速改造裝備🚊,研究運維過程中交通脆弱節點識別和交通流再平衡技術,研發快速路智能檢測監管、在役快速路網交通容量拓升等技術。
考核指標:實現高效建造🍰,研製200m超深隨鉆取樣及原位測試裝備,提升工作效率70%🚭;研製襯砌開孔面積不小於3000m²的隧道專用暗挖裝備2臺🍎,襯砌增韌材料強度和延性高於本體25%🚴🏿♂️;研製單個沉井直徑10-20m、深度100m的主動控製機械化沉井裝備;研製推拼進度≥10環/天𓀊、管片環縱向定位誤差<2mm🏃🏻♂️➡️、效率提升100%的推拼同步盾構👨🦯;形成無高風塔的新型地下快速路空氣凈化系統🎤,氮氧化物凈化率≥80%🍏、顆粒物凈化率≥90%✥🍩;研製自動化率≥70%的預製裝配構件生產裝置♝,節材15%以上;渣土原位利用率≥50%🏃➡️,固廢總消納率≥80%。實現低影響運維,降低在役快速路運營噪音8分貝🧑🏽🚒👈🏻,提升結構抗震能力1度;研製適應狹窄空間的高架施工裝備🪇,提高效率20%🦨;研發隧道襯砌結構快速修復裝備🧛🏽♀️,修復材料拉伸強度≥12MPa👨🦱;降低更新交通影響15%👩🎓🥓;縮短運維管養響應時間20%,提升檢測效率50%;形成快速路網交通智能管控技術體系🍉💆♀️,提升路網容量10%🚓。在本市不少於30公裏的新建及快速路擴容抬升工程中應用示範🕵️♂️。
執行期限:2023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擬支持1個項目,資助額度不超過1000萬元。企業自籌經費與申請資助經費的比例不低於2:1🫳。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企業👇🏿🙆🏽。
方向3. 大型郵輪綠色智能製造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
研究內容: 針對自主研製大型郵輪設計能力尚未形成的現狀👨🏻⚖️,研發大型郵輪安全設計技術及技術規範;針對建造高效化、輕量化、智慧化的需要🚴🏿♀️🤚,研發大型郵輪總裝建造物料輸送數字化關鍵技術🪼,機電作動器等機電設備模塊化、一體化建造關鍵技術👶🏽,復雜曲面鋼結構的郵輪薄板低能激光強化工藝與鍛造關鍵技術🤘🏿,遠海航行定位、導航🍋🟩、通信系統關鍵技術🧑🏻🏭;針對配套產業鏈高度依賴國外和配套材料綠色、低碳發展需求💇🏿♀️,研發艙室、通道等系統建造所需的絕緣防火材料👎🏽、零防汙劑綠色防汙塗料等關鍵技術與產品。
考核指標🦷:基於國產大型郵輪綠色智能建造與製造進行研究,形成自主研製大型郵輪平臺的總體安全設計技術體系,形成認可的技術標準;形成大型郵輪高效建造🧑🏽⚖️、模塊化建造🧞♂️、薄板建造和智慧管控工藝技術體系和技術規範🪵,研製出物料集配重載堆垛機器人和控製、輸送系統,建設數字化🎀、智能化物料集配管理平臺並進行應用🧑🏽🎨,物資信息識別準確率、物料周轉狀態采集覆蓋率90%以上🤼♀️,庫存周轉率和場地利用率提升30%以上,有效減少10%以上現場人員配置,研製出一體化機電作動器等系列化產品,作動器額定速度150mm/s🌷,額定輸入轉速不小於3000rpm,研製出復雜曲面鋼結構薄板處理的先進低能激光沖擊強化裝備👨🏻🦼➡️,光斑搭接率50%-90%可調,鋼結構表面強化深度≥500µm✒️,壓應力≥300MPa,抗腐蝕開裂和疲勞強度提高50%,研製出大型郵輪等船舶導航基站🧼、導航終端和導航基準傳遞裝備,形成空間基準精度0.1m、時間基準精度1ms👩🎓、覆蓋範圍5000km²、導航定位精度優於5m的定位導航通信系統🦎🎉;研製綠色、低碳絕緣防火材料🟩,以及安全環保靜態防汙效果好、可降解和自拋光的防汙塗料🫅🏿💇🏽♂️,實現進口替代𓀕,在一個生物生長旺季內🍮,船表面無明顯藻類和藤壺附著🍟,附著面積不超過10%👩🏿🚀,塗層降解自拋光後表面光滑,船體塗層表面粗糙度低於50微米。
執行期限🚣🏿♂️:2023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擬支持1個項目,資助額度不超過1500萬元🚿☹️。企業自籌經費與申請資助經費的比例不低於2:1。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企業。
方向4. 超大城市飲用水韌性及品質提升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
研究內容:解析氣候變化條件下鹹潮入侵對長江口水源水庫量質影響及機製,研發水源水庫同步避鹹抑藻技術🧑🏼🔬,突破超大城市供水系統安全韌性提升關鍵技術;開發飲用水源中重點管控新汙染物溯源及賦存狀況識別、基於新汙染物特性的凈水廠工藝優化調控關鍵技術,研發難去除新汙染物的高級氧化🦓、光催化等深度凈化技術;研究長江口水源地水環境中典型重點管控新汙染物生態風險,闡明飲用水中新汙染物暴露對敏感人群的影響及作用機製。
考核指標:形成面對長江口水源水庫避鹹蓄淡與抑藻低水位運行需求的供水系統安全韌性提升技術體系🪛,原水氯化物濃度≤250 mg/L🈸,示範規模≥500萬噸/天;建立飲用水中重點管控新汙染物檢測方法6-8項©️,繪製長江口水源地重點管控新汙染物的汙染源分布圖與信息表,開發新汙染物高效去除關鍵技術2-3項📷,去除率≥90%🐲,形成≥14類(種)重點管控新汙染物的上海飲用水“一品一策”控製技術方案💘,示範規模≥20萬噸/天;提出≥3類(種)重點管控新汙染物的水環境生態風險閾值或敏感人群健康暴露基準建議值👨🏿🎓;編製針對氣候變化條件下河口水源水庫避鹹抑藻協同穩定運行技術方案和基於重點新汙染物風險管控的飲用水水質提升技術規程各1項💁♂️。
執行期限:2023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擬支持1個項目🧜🏻♂️,資助額度不超過1200萬元🕗🤸🏿。企業自籌經費與申請資助經費的比例不低於1:1。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企業📶。
專題二:創新引領類
方向1. 磁浮及智能交通技術
研究目標:加快本市先進交通載運裝備及智能交通系統的技術進步➔,實現高速磁浮技術的自主創新,構建新一代自動駕駛技術體系🙍,形成國內領先的公共交通兩網協同運行系統。
研究內容:(1)研究交流懸浮電磁力波動、俯仰力矩補償♑️、動子高效饋電等技術,研發兼容直流懸浮製式結構的全尺寸(2975mm)雙饋直線電機集成動子總成功能樣機及控製器💂🏽🏓,開展整車搭載試驗驗證;(2)研發多模態傳感算法☝️,研究基於多模態傳感技術的自動駕駛運動控製🙆🏼、路徑規劃、自動導航技術🧜;(3)研究軌交與地面公交線網一體優化調度、信息融合誘導等技術,搭建兩網協同管控平臺。
執行期限🤞🏻:2023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擬支持不超過3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200萬元🤷🏼。企業牽頭申報時,企業自籌經費與申請資助經費的比例不低於1:1。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組織。
方向2. 汙染物高值利用及原位阻控技術
研究目標:構建基於高值化資源化與原位阻控的汙染物治理技術體系,形成環境汙染高效治理範式。
研究內容:(1)研究垃圾滲濾液和畜禽養殖廢水中氮磷協同再生利用技術,實現氮回收率≥70%,磷回收率≥95%,資源化產品經濟效益≥5000元/噸,並示範應用🏌🏻;(2)研發高油脂高鹽分濕垃圾水熱法連續產乳酸技術,實現組分復雜濕垃圾可控高值轉化並示範應用🚶🏻♀️➡️🧛🏼♀️;(3)研究城市大型排水管道及附屬設施帶水快速檢測技術,研發新型修復材料🤹🏽、工藝及檢測修復機器人,並開展原位修復示範應用🤙🏽。
執行期限🏪:2023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擬支持不超過3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200萬元。企業牽頭申報時👨👧👦,企業自籌經費與申請資助經費的比例不低於1:1🎂✍🏻。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組織。
方向3. 深海探測與監測技術
研究目標🤜🏼: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海深多波束海洋特定目標探測與監測系統,構建全天候海洋地震波信息探測示範性監測網絡,實現上海東部周邊海域2級以上地震的實時監測與提前預警。
研究內容‼️:(1)研究全海深多波束海底測深和水體目標探測系統關鍵技術,研製測深100-7000m🖌、最大波束覆蓋寬度不小於140°、對大中型水體目標作用距離不低於2000m的多波束海底測深和水體目標探測系統;(2)研究海洋地震波信息定量化實時監測系統關鍵技術👌🏿🤼,研製適用於海洋地震波監測的長距離🧎🏻♂️➡️、高時空精度分布式光纖聲傳感系統和監測網絡👯♀️,震中定位精度≤±50km,系統響應速度≤3s🥘。
執行期限:2023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擬支持不超過2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300萬元🏃♀️➡️。企業牽頭申報時🏋️,企業自籌經費與申請資助經費的比例不低於1:1。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組織🎾。
專題三、支撐保障類
方向1. 生態空間構建監測與評估技術
研究目標👩🏻🏭:圍繞美麗上海建設目標,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公園城市構建🫡、森林資源智能化監測,將生態理念引入國家植物園創建與超大城市建設🖐🏼,開展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研究內容:(1)研究面向國家植物園建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技術✋🏼,研發遷地植物保育及生境營造、生物多樣性評估與智能監測關鍵技術並示範;(2)研究具有超大城市特色的公園城市空間架構、生態價值及服務功能關鍵技術👩🏻🦱🔨,構建綜合評價模型及指標體系🧏♀️;(3)研究基於機載激光雷達等多源異構數據耦合技術🤯,研發森林智能監測及森林資源多源數據融合分析技術✋🏻🏊🏿,突破3-5種主要樹種林分的自動識別和蓄積量計算關鍵技術並示範應用;(4)研究崇明島GEP核算指標體系,構建本地化GEP核算模型的參數觀測體系和基礎數據庫🕵🏿♂️🕵🏽♀️,形成GEP核算本地化規範和流程。
執行期限🕌:2023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擬支持不超過4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300萬元。企業牽頭申報時,企業自籌經費與申請資助經費的比例不低於1:1。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組織🏒。
方向2. 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支撐技術
研究目標🕵🏻:支撐上海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發展🖖🏻,建立滿足高強度訓練等特定需求的能量補充方案🖲,形成優秀運動員運動損傷個性化中西醫結合防治策略🫴🏻,構建市民體質健康智能監測平臺。
研究內容:(1)研究重點運動員不同訓練狀態下的能量消耗精準測量與比較分析技術🍲,競技運動人群能量代謝差異分析及能量補充技術🫰🏼;(2)研究運動員典型運動損傷、疼痛評估🕵️♂️,典型運動損傷的中西醫結合診療與防治技術🤹🏽♀️;(3)研究數字化市民體質健康群體特征演進趨勢分析、多模態測評與健康風險預測技術🐚,市民體質健康數字畫像繪製技術Ⓜ️。
執行期限🫱🏿:2023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擬支持不超過3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300萬元。企業牽頭申報時,企業自籌經費與申請資助經費的比例不低於1:1。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組織🧉。
二、申報要求
除滿足前述相應條件外🦗,還須遵循以下要求:
1. 項目申報單位應當是註冊在本市的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具有組織項目實施的相應能力🧑💼。
2. 對於申請人在以往市級財政資金或其他機構(如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項目基礎上提出的新項目,應明確闡述二者的異同、繼承與發展關系🎅。
3. 所有申報單位和項目參與人應遵守科研誠信管理要求,項目負責人應承諾所提交材料真實性,申報單位應當對申請人的申請資格負責,並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審核,不得提交有涉密內容的項目申請。
4. 申報項目若提出回避專家申請的,須在提交項目可行性方案的同時,上傳由申報單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專家名單與理由🔂。
5. 所有申報單位和項目參與人應遵守科研倫理準則。
6. 已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市科委科技計劃在研項目2項及以上者,不得作為項目負責人申報👩🏽🚒。
7. 項目經費預算編製應當真實🤳🏽🈸、合理,符合市科委科技計劃項目經費管理的有關要求🧃👩🏽🏫。
8. 專題三下屬方向2由市科委會同市體育局共同發布、共同支持,鼓勵采取產學研協同創新方式開展。
三、申報方式
1. 項目申報采用網上申報方式,無需送交紙質材料。申請人通過“中國上海”門戶網站(http://www.sh.gov.cn)--政務服務--點擊“上海市財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臺”進入申報頁面🤱,或者直接通過域名http://czkj.sheic.org.cn/進入申報頁面📞:
【初次填寫】使用“一網通辦”登錄(如尚未註冊賬號,請先轉入“一網通辦”註冊賬號頁面完成註冊)🆘,進入申報指南頁面😡,點擊相應的指南專題,進行項目申報🏦;
【繼續填寫】使用“一網通辦”登錄後,繼續該項目的填報👨🏼🌾。
有關操作可參閱在線幫助。
2. 項目網上填報起始時間為2023年10月12日9:00📻,截止時間(含申報單位網上審核提交)為2023年10月31日16:30。
四、評審方式
采用一輪通訊評審方式↖️💃🏼。
五、立項公示
上海市科委將向社會公示擬立項項目清單,接受公眾異議👨👨👦👦。
六、咨詢電話
服務熱線:021-12345🎨、8008205114(座機)🦸🏻♂️🚉、4008205114(手機)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2023年9月28日
【原文下載】
· 關於發布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社會發展科技攻關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pdf
請申報者在上海市科委截止日期提前兩個工作日提交🟦,並告知學校科研院。
學校科研院聯系人:劉占蓮,電話:67792137,Email🫓:zxkyc@dhu.edu.cn,地址:松江校區行政樓343